沉没成本是什么?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,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。沉没成本是相对可变成本而言,沉没成本不能被改变的,从这个意义上讲,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做决策时,应该尽量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。
对于理性人来说,应该更多的考虑边际量。一个教科书式的例子是,航空公司对等退票的乘客的票价问题。假设,一个100个座位的飞机飞行一次,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,于是,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00元。当飞机即将起飞前,有乘客退票,这时,用人愿意用500元购买这张票,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吗?当然卖咯,因为10万基本是沉没成本,而增加一位乘客的边际成本很低,这里不应被沉没成本干扰,只要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,理性的决策者就应该考虑采取这项行动。
沉没成本又叫“协和效应”。20世纪60年代,英法两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。即协和飞机。该种飞机机身大、装饰豪华并且速度快.其开发可以说是一场豪赌,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元。过程中,已经发现问题,但由于考虑到之前的巨大投入,并未终止。最终,研发完成时,却是经济损失惨重。这就是受沉没成本干扰的典型例子,我们在决策时应该尽量避免。
换个角度看。在经济活动中,我们能不能利用沉没成本呢?例如,逛街买衣服时,你看中了某件衣服,但价格昂贵,这时你想还价,就直接问老板能否便宜,否则就走了。此时,大多时候是还价失败。有没有其他办法呢?你如果不停的试穿、询问、试穿,让他花费了不少精力,认为你要买了,这时你再还价,他给你打折的可能性就更大了(感谢老婆多次亲身示范)。因为老板在你身上花费了不少成本(其实是沉没成本),所以他不想轻易放弃。类似的例子还有,电商双十一促销时,让用户先支付预定金;恋爱中让对方为自己多买东西等
沉没成本的考虑其实是个复杂的问题,人们即不想被不可控的沉没成本捆住,同时又担心过往的投入会在未来毫无收益。于是,人们总是下意识的对已产生成本的事物不轻易放弃。抓住这一点,有时刻意地制造一些沉没成本,能更好地促进交易达成。同时,对于我们自身而言,则要克服沉没成本的顽固,才能更合理的做出决策。